ENGLISH
  • 官方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微资讯

医院动态

临床资讯
临床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床资讯

沉默的“杀手”

发布时间:2014-09-04 09:23:42作者:浏览次数:

沉默的“杀手”
——内分泌科陈慧芹主任谈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听说过这句话。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到底有多可怕呢?为此,笔者采访了我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慧芹,请她就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些问题解疑答惑。
“杀手”一箩筐
开门见山。提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陈慧芹主任一口气说出了10多个: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病、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急性感染、脂代谢异常、勃起功能障碍、口腔疾病、皮肤感染、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皮肤瘙痒……。糖尿病的并发症罗列起来真的不少,拾掇拾掇一箩筐。
这些并发症大多是悄无声息地潜在于人体,侵害着器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暴露出“杀手“的本性,造成可怕的后果。据统计,病史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达6成以上,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致残、死亡,其中,我国的患者有百万之多。无疑,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主要是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肇事的重灾区——心脏
陈主任介绍,糖尿病患者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心脏是受害最为严重的靶器官,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人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合并存在的高血压等,可导致心脏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糖尿病心脏病包括了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发病年龄早,心肌梗塞面积大,应激状态下常发生猝死,预后差。由于糖尿病病人常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功能减退,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较高,病人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有些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故易于漏诊和误诊。
心脏血管造影发现,糖尿病人的血管要是出了问题,一般不是一处,常常是三处以上有明显狭窄,而且血管结构不好,不光滑,有斑块,普遍变细,我们称之为弥漫性病变,所以糖尿病引起血管破坏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残酷的结局——截肢
陈主任说,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有15%—2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治疗成本昂贵,且效果不好,有 的为了保住生命需要付出截肢的代价,最后致残,不但是个医学难题,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糖尿病足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糖尿病患者的周围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硬化导致下肢缺血,小动脉、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形成溃疡和坏疽;神经病变导致导致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和位置觉的减退或丧失,皮肤完整的保护机制丧失。磕磕碰碰的疼痛是人的正常反射,但糖尿病足在凳子上碰一下,或者被沙子硌一下,伤口破了没感觉,加上血糖控制不好,细菌感染,伤口范围越来越大,最后就会烂掉整只脚。有的时候,感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毒素就会大量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这时就要高位截肢了。我问,截掉一只脚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截掉一个下肢呢?陈主任解释道,就像削烂苹果一样,削的范围要大点,要彻底。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只烂的脚丫子,但事实上已经是血管出了问题,如果只在脚丫子旁边截,哪天上面的血管又不好了,又得截,那得截多少次?因此要高位截肢,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有办法预防的,陈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洗脚,保持足的清洁;勤剪指甲,避免划伤足部皮肤;每天检查足部有无溃破、裂口、擦伤、水泡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要及时就医,切不可等闲视之;积极治疗脚部疾病,如常见的脚癣、毛囊炎、疖子、鸡眼、胼胝等;要预防冻伤和烫伤;鞋袜要合适,宽松,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袜口不能勒的太紧,切忌赤足走路;等等。
令人惋惜的致盲杀手
陈主任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常见并发症,是令人惋惜的致盲杀手。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100%,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60%。在视网膜病变中,受损的微小血管内液体成分渗漏至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内,然后血管受阻缺血,导致机体代偿形成新的视网膜异常血管,而这些新生血管是脆弱的,极易破裂出血。如果视网膜中央区域的血管破裂,会导致糖尿病黄斑病变,形成黄斑水肿。所有这些都可能会永久损伤视力,并最终导致是失明。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患者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视物重影,视野缺损,视物有闪光感,眼前有物体漂浮,上睑下垂等。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不复杂,门诊眼科医生利用检眼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散瞳检查就可以发现临床体征,微动脉瘤和小出血点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陈主任说,值得欣慰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治的,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能显著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对于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激光治疗为辅,预后尚好;到了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多需行玻璃体切割术,配合药物、激光治疗,预后就差了。
不可忽视的肾脏、末梢神经和感染
陈主任除重点论述了糖尿病的心脏、眼部和足部的并发症外,还介绍了其它几种常见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其发生与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压、高血糖代谢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有关。由于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它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末梢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手脚发冷,有的病人本来踩在平地上,会说地不平,感觉踩在棉花上。血糖高为什么会损伤神经呢?细胞的代谢需要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物质的参与,糖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糖再多,如果总是在血管里晃来晃去,进不到细胞里,细胞就处于饥饿状态,可以说是细胞营养不良,因而细胞功能会减退,慢慢就萎缩掉了。神经细胞也同样缺乏营养,营养不好自然也会萎缩。另外,高血糖产生的代谢产物导致血管硬化,影响了神经的血液供应,神经细胞也会变性。末梢神经离中枢最远,传导的距离最长,供血最差,因此,末梢神经最易遭到损伤。
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前,都是要检查血糖的,如果血糖高,是不宜做手术的,这是因为糖尿病人的伤口不易愈合,容易细菌感染。女性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就是排出的尿糖多,细菌容易繁殖的缘故。糖尿病人的血液粘稠,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循环不好,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却会促发脑血栓的形成。

专家名片  陈慧芹,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系宿迁市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宿迁市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0年,曾进修于我国最大的糖尿病专科医院——天津代谢病医院。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对于糖尿病的宣教,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咨询电话  15151103733

Baidu
map